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大会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党员干部集体收听收看,学院师生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和观看阅兵式积极交流心得感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锦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我们回望从甲午惨败到九一八国耻,从卢沟烽火到东京湾受降的苦难征程,3500万同胞的牺牲不仅换来了民族独立,更为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深刻昭示:当旧中国生产力落后、民心涣散时,我们只能任人宰割;而当中国共产党唤醒民族觉醒,团结起全民族力量,就能在血火中锻造出胜利的曙光。今天的中国,高铁穿山越壑、"天问"探访火星,这些发展成就正是对抗战精神最生动的传承——它告诉我们,和平从来不是乞求来的,而是靠实力捍卫的。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既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警训,更要在各自岗位上发扬抗战军民"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当好薪火传递者,把课堂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用学术研究阐释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用理论创新凝聚奋进共识,让青年一代深刻理解:今天的每一个创新突破、每一项务实工作,都是在筑牢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们以史为鉴、团结奋进,用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的抗战精神答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海涛:观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深受震撼,倍感自豪。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大会的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牢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敌侵略的历史,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传承和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使命和责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将纪念大会和阅兵活动作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之中,践行初心和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朝阳:观看2025年胜利日阅兵,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整齐划一的方阵、铿锵有力的步伐、自主研发的尖端装备,不仅展现了国家强大的国防实力和科技自立自强的丰硕成果,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开课。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誓。它雄辩地证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彰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所凝聚的磅礴力量。这激励着我必须将这份自豪与信心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动力,要善于运用这样鲜活的时代素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深刻认识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未来,我将在课堂中更加注重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帮助他们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这场阅兵,是对过去辉煌的礼赞,更是向着伟大复兴梦想进发的号角。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白艳:九三阅兵,是一场历史的回响,更是中国实力的宣言。从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北京,到军工自主创新成果的惊艳亮相,再到对历史与和平的坚定捍卫,中国用行动向全球展现了一个坚定、自信且充满力量的现代中国。这场军事盛典激发了全国人民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让人热血沸腾,备受鼓舞。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许亚绒: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伟大阅兵,热血沸腾,内心无比自豪与感动,这是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伟大真理的历史昭示,也是最新军事力量的集中展示。缅怀历史是为了锚定当下,是为了面向未来、开创未来。清代学者龚自珍曾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应当铭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理解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振民族精神,深刻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更加坚定自信地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并将之融入在思政课教学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何峻观看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内心满是震撼与激动。党旗、国旗、军旗在空中飘扬,战机翱翔、步伐铿锵,先进的装备、昂扬的士气,彰显着今天中国的强大,这不是简单的展示,而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和平的守护。通过视频观看现场的壮观场景,让我深刻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作为思政教师,深知责任重大。要将阅兵中展现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融入课堂,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他们,激发当代青年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培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让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杜晓霞观看阅兵,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最深刻的有三点。一是铭记。铭记是一种态度。和平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铭记历史是对历史的负责,是一个公民基本历史观的体现。二是领悟。领悟是一种深化。深刻领悟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深刻寓意。阅兵既宣誓军队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又凸显抗战主题,既展示军种结构新布局,又体现军队能打胜仗的实力底气,更展示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新形象!让我们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奋进。奋进是行动。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更应一马当先,肩负使命,坚定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和思政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纪明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阅兵的礼炮鸣响,整齐的方阵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感慨。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场阅兵,正是对这一伟大真理的生动诠释。走人间正道,干正义事业。阅兵展示了正义的力量。回顾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全体中华儿女为人类正义而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道义支持和宝贵援助,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强大合力。如今,阅兵场上的先进装备、威武之师,是中国维护正义的坚实力量,它向世界表明,任何企图破坏和平、践踏正义的行为都将受到坚决回击。世界要的是公道,而不是霸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天下之大道。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阅兵彰显了中国对和平的坚定守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和平是人类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争取和维护。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阅兵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展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能力。人民是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回望历史,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了无数奇迹;新征程上,党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阅兵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无论是整齐划一的受阅部队,还是参与群众游行的各界群众,都展现出了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民必胜,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要将阅兵所传递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历史的真相和正义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和平意识,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都挡不住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敏:通过观看九三阅兵,我看到了国防的强大和中国人民的团结。这次阅兵展现的是我们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自信,这是我们的威严和伟大,昭示着伟大的中国会更加富有强盛。几百年前,中国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而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头屹立在东方的雄狮!中国通过自己努力取得了伟大成绩,发生巨大了变化,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自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更应缅怀历史,铭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历史观,更加坚定自信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周黎今日振奋人心的阅兵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里!威武的人民解放军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我的思绪也跟着从眼前回望百年前的历史,便深知眼前的一切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曾经历过的痛苦与创伤,一切都来之不易,吾辈应铭记历史,更应倍加珍惜。作战模块展示了今日我中华的信心和实力,振奋人心,同时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当自强不息。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承载着抗日英雄的牺牲奉献,看着烈烈战旗我辈应该铭记他们的担当与赤城,自觉传承这份力量。“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想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是平凡普通的一员,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化作绵绵动力投入到日常,通过扎实的努力一定会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时昌云:202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观看完阅兵式,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受阅部队以威武雄壮的阵容、昂扬奋进的风貌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的展示。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将以此次阅兵为契机,把阅兵中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融入到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热情,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宋莉:今天我全程观看了九三大阅兵,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看完之后心潮澎湃,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就是因为痛过,所以难以忘却。时间可以冲淡战争所带来的创伤,但是抹不去对苦难的记忆。因为痛过,所以中国人民才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因为苦过,所以中国人民才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80周年纪念,大阅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我国军事的突飞猛进,让广大同胞见证中华民族的力量,更是为了展示在新时代和平发展的国家意志、传递不惜代价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感召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都来共同珍惜和平、捍卫和平,在各自的轨道上更好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郑丽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式上,老兵的勋章、战旗的弹痕、青年官兵的方阵,构成一部鲜活的“国家教材”。作为思政教师,我们从中读懂三个关键词:一、铭记:让历史成为信仰坐标86岁老兵李增柱颤抖的军礼,“刘老庄连”战旗上的血痕,昭示历史不是文字——是3500万同胞的牺牲,是“落后挨打”的警钟。思政课需用VR重现战场、邀老兵进校园,让青年触摸苦难与辉煌,把“铭记”刻入骨髓。二、传承:让精神跨越时空接力22岁受阅官兵与82年前烈士的隔空对话,诠释“抗战精神”到“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传承。课堂上,要讲好杨靖宇、黄旭华的故事,让青年明白:担当是血脉里的基因,坚韧是奋斗的底色。  三、担当:让青春与复兴同频共振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重走西北角”感悟初心,到“科技报国”破解难题,以“强国有我”的姿态,在民族复兴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阅兵是致敬,更是动员。思政课当以史为镜、以魂育人,让青年在铭记中传承,在奋斗中担当,让胜利之光永远照亮征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杨莹2025年9月3日上午九点,我们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这次的阅兵非常振奋人心,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高科技发展而感到激动不已。以往的阅兵式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解放军的气势如虹、威武霸气、步伐铿锵、整齐划一的中国军人的形象,但是今天的阅兵式除了走出了“中国排面”,其武器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无人化和武装机械的航空航天、陆地海洋的一体化集群作战方式,都让我震惊于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军事强国的前列。今天的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国家层面的记忆重塑工程。它让人民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和平、正义、民族复兴”为内核,重申中华民族在世界动荡变局中屹立不倒的历史意志。今天的阅兵从“钢铁洪流”到“科技方阵”,铿锵步伐,踩出复兴的鼓点,响彻和平之音:中国人民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高薇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这次阅兵所展现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和联合作战能力,背后是极高的科技含量和创新精神。此次阅兵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马院教师,我要立足当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我们要以抗战精神为动力,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的强大,给了我们一份踏实的安全感,让我们明白:中国从不惹事,但绝不怕事。从第一次阅兵,坦克是缴获的,飞机是凑数的,型号五花八门,好多还是“美国造”、“日本造”。最心酸的是飞机不够,周总理说“飞机不够就飞两遍”。到现在阅兵,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全是“中国自主研发”,还是世界领先水平。隐形战机、无人机哪一样都是响当当的存在。这次93阅兵的26个外国领导人齐聚北京,体现出中国做事讲诚信、重合作,始终追求共赢。各国愿意来,恰恰证明,中国的强大,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和世界一起把日子过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今世界上到处战乱频发,生灵涂炭,我们能生活在和平的中国,更要珍惜现在幸福生活。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猛今日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内心激动不已。这场阅兵不仅展示了我国国产现役主战装备的现代化成果,更传递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的深刻主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为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场阅兵是对那段历史的庄严致敬,也是对试图淡化或歪曲历史行径的有力回应。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这次阅兵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历史训诫,也将激励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爱国情怀融入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王丽君当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这不仅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更彰显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看着那些精神抖擞的军人,我仿佛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场景。阅兵式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高盟: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观看今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举行的阅兵仪式,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庄严宣示。当受阅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新型国防装备以磅礴之势亮相,我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从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也为祖国日益强大感到无比自豪。这场阅兵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新质战斗力”的飞跃提升,更彰显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此次大会也是一堂深刻的思政大课。它让我再次体会到伟大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更加坚定了将抗战精神全面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砥砺报国之志的决心和使命,努力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徐文娟当雄壮的军乐响起,当铿锵的步伐踏过天安门广场,我的内心与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一同澎湃。阅兵场上,将士们目光如炬,步伐坚定。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亮相,不仅展示了我国国防建设的辉煌成就,更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是全体官兵的辛勤汗水,是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生动写照。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这股强大的国防力量正是国家和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更重要的是,阅兵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纪念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缅怀先烈,警示后人。历史的苦难辉煌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自强方能自立。这段血与火铸就的历史,必须被深刻铭记,并转化为激励新时代青年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刘静:观看完阅兵仪式,我的内心仿佛被汹涌的豪情填满。那壮观的场面,整齐的方阵,精准的步伐,宛如一首雄浑的交响曲在心灵奏响。军人们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毅,他们展现出的强大力量,让我深深震撼。此刻,自豪感如潮水般将我淹没,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骄傲。热泪在眼眶中打转,那是激动的泪水,是对祖国热爱的情感的迸发。心中涌起无尽的敬意,向这些守护国家的英雄们致敬。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同时,作为一名思政老师,我深受触动并倍感激励。阅兵仪式展现的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是生动的教材。我意识到肩负着重大责任,要将这份激动与自豪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我会以阅兵仪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强大背后的奋斗与牺牲。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用军人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努力让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实效性,为培养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让学生在祖国的光辉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慕健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观看完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我深感震撼与自豪。当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坚定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看到了国家的强盛和军队的强大。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昭示。阅兵式上,抗战老兵们虽已年迈,但依然精神矍铄,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抗战精神的伟大与传承的重要性。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要将阅兵式所展现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等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刘瞳雨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铿锵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参阅武器装备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新型装备占比很大,这不仅是中国军事科技进步的展示,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彰显。此次阅兵让我更加铭记历史。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正是无数先烈的英勇奋战,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同时,阅兵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正如阅兵所传达的,中国将始终坚持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李敏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大会,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和平的珍贵,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与使命感填满。大会上对历史的回顾,让我清晰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抗击了大部分日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些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那些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同时,大会传递出的和平理念更让我深思。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应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以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世界的和平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张艳楠2025年9月3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内心感慨万千。这是一次振奋精神的盛典,45个方(梯)队在党旗、国旗、军旗引领下,按照实战化、模块化、体系化编组,气势磅礴。看着受阅部队整齐划一的步伐、威武雄健的身姿,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民军队的强大,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抗战精神在新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王佳瑶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被拉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八十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无数英雄挺身而出。他们面对侵略者的铁蹄毫不退缩,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与人民的安宁。无论是长城下的英勇奋战,还是敌后根据地的艰苦斗争,每一段历史都镌刻着不屈的精神。那些名字或许已被时光掩埋,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于天地之间,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伟大成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阳光下,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赵一馨2025年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一场融合尖端科技与军事力量的阅兵式震撼上演。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本次阅兵以科技强军为核心亮点,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转型。在作战方队的展示中,科技元素的渗透堪称全方位革命。智能指挥系统首次实现全域战场态势实时共享,指挥员面前的透明屏幕上,红蓝对抗数据流如星河般闪烁,AI辅助决策模块能在0.1秒内生成最优作战方案。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受阅,与无人僚机、舰载无人直升机协同展示,具备隐蔽突击、广域覆盖、自主协同能力。这些装备不再是冷冰冰的钢铁,而是承载着大数据算法、物联网神经和人工智能智慧的“数字士兵”,它们共同构建起未来战场的科技新图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站在科技革命与军事变革的交汇点上,更应意识到:键盘就是新的钢枪,代码构筑新的长城。在键盘上敲出的每一行代码,都可能成为未来战场上的制胜密钥。这场阅兵启示我们,和平年代的爱国情怀,既体现在对历史的铭记中,更彰显于对科技高峰的攀登里——用自主创新筑牢国防基石,才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白程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行阅兵,是国家对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深刻回应,既彰显了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也传递了推动发展的鲜明导向。阅兵是历史的“活教材”,是在用最庄严的形式,表达对历史的敬畏。此次阅兵将抗战元素融入每一个细节:从编组抗战英模单位参阅、展示抗战时期功勋荣誉旗帜,到演奏《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经典抗战曲目,均是对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的鲜活再现。通过这些具象化的载体,让年轻一代直观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让抗战精神从“历史课本”走进“现实生活”,成为民族精神的永恒内核。阅兵是和平的“宣言书”,是对珍爱和平理念的 “主动传递”。中国从近代以来的被侵略国家,成长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阅兵展示的并非“霸权野心”,而是 “守护和平的能力”。通过阅兵式警示世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宣誓中国将永远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邵琪琪当战机的轰鸣划破天际,当铿锵的步伐震动大地,我坐在屏幕前,作为一名大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国力强盛的豪情,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受阅官兵的眼神最令我动容——那不是简单的注视,而是一种穿透时空的坚定。他们的目光中,承载着先辈的嘱托与未来的期许。每一个整齐划一的动作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苦训练,是对“绝对忠诚”的身体诠释。当我看到那些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官兵,我突然意识到:同一片天空下,不同的青春可以选择不同的绽放方式。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我在书海中求索真知,我们都是时代长河中的接力者。装备方阵隆隆驶过,展示着国家实力的硬核进步。从“万国造”到“中国造”,这不仅是武器的更新迭代,更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注脚。我不禁想到,我们这代人生逢其时,享受着前辈奋斗的成果,更肩负着继续开拓的责任。阅兵式会结束,但它激发的思考将长存心间。那钢铁洪流与青春热血的交响,提醒着我:个人的理想只有融入时代洪流才能真正绽放光彩。这场视觉与精神的盛宴,最终化为我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明亮,温暖,且指引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杨书雨2025年9月3日,这一天,中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这场盛大的阅兵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整齐划一的仪仗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国防力量的雄厚。那一辆辆战车、一架架战机、一枚枚导弹,不仅是中国国防科技进步的体现,更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象征。而抗战老兵们的出现,更是让我热泪盈眶。他们用颤巍巍的手行军礼,那坚定无畏的眼神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对祖国的热爱。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这场阅兵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李佳涛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也是人类正义与和平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它率先倡导建立并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引领着全民族抗战一步步走向胜利。伟大抗战精神更是让我深受触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杨欢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和平的祈愿和对国家实力的展示。以下是我对这次阅兵的一些感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阅兵仪式开始前,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并高度评价了抗战英雄的伟大贡献。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的国耻,也是全人类的悲剧。通过阅兵仪式,我们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更不会忘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和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相互理解。同时,此次阅兵也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和平宣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阅兵式上展示的强大实力,是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实后盾,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九三阅兵虽然已经结束,但它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军队的伟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高瑞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所有中国人必须铭记的日子。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正式结束。这场战争,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同胞在战火中失去了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这场战争,也让我们看到了和平的珍贵。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的脚步永远向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华民族,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走得豪迈。当国旗呼卫队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国旗升起的地方,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这条路历经千辛万苦,这条路克服千难万险,这是民族独立的路,人民解放的路,这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人类命运与共的路。在党旗、国旗、军旗引领下,受阅方队将擎军旗和武警部队旗集中亮相,是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在阅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参阅的武器装备均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首次亮相,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首次对外展示,空中梯队基本涵盖我军现役主战机型有的还是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出了我国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军事能力,让我的心里也不由得燃起了自豪之情。今天,我们致敬先辈,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更提醒你我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聂泫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 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 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预备党员,我要锤炼品德修养,增强实践能力,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去,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党员赵艳: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大四学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一支支受阅方队阔步走过,我深刻感受到了军队的整齐划一和强大力量。他们千人一面,步伐铿锵,展现出了高度的纪律性和执行力,这正是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生动体现。那整齐的队列、威严的军容,让我仿佛看到了抗战时期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长城。此次阅兵不仅是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展示,更是对中华民族“精气神”的庄严检阅。作为思政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的重任,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青年党员。


                                       (撰稿:白雪祺    审核:黄海涛)



关闭

友情链接: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101号 

联系电话:029-81530130   

邮编:710100

邮箱:ssydzb@snsy.edu.cn